6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总工艺师、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技术总监王启明应邀来我校作题为“不忘初心铸就大国重器,逐梦创新 弘扬科学精神——见证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神奇与美妙”的学术报告。校长李康举以及我校部分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上,王启明首先介绍了射电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从德国Effelsberg100米望远镜到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在讲到“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望远镜)的科学目标时,他指出,“中国天眼”在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探测星际分子、探寻星际通讯信号、观测脉冲星、主导国际VLBI网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后,王启明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天眼”的三大自主创新:一是巧妙利用贵州天然喀斯特巨型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二是发明主动变形反射面,通过张拉柔性索网结构实现宽带和全偏振;三是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实现望远镜接收机的高精度指向跟踪,并结合精密的测量和控制系统进行准确观测。他表示,FAST的设计体现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其建造促进了众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王启明还为师生介绍了“中国天眼”所取得的科学发现和成果,以及“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的科学家精神。王启明希望我校学生能多汲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用自己所学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报告后,王启明研究员对学生们提出的关于中国天眼建设和维护工作、如何去参观天眼、天眼对中国航天工程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王启明于2000年在东北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人机构学、大射电望远镜结构设计等。自2000年起,他加入“中国天眼”——FAST研究团队,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首届十佳“科苑名匠”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广西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和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等奖项。
通过王启明研究员的报告,我校师生对“中国天眼”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国天眼”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体现了祖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同时,师生也对我国无数科学工作者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文/张倩 图/关添亓 审核/王帅)
王启明介绍“中国天眼”建设情况。
现场同学提出关于“中国天眼”的相关疑问。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