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动态

马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院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赴丹东红色文化基地见学

作者:来源:阅读次数:日期:2023-10-1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结合辽宁省教育厅《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施方案》有关精神,发挥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思政课,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于10月13日至14日赴丹东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鸭绿江断桥以及具有“辽东第一村”之称的丹东凤城大梨树村开展向毛丰美同志学习的实践活动,以通过现场参观学习,重走红色足迹、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在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里,教师们更加深入了解到抗美援朝的细节与人物事迹,那首激昂澎湃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更是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美帝野心狼”,在纪念馆里,那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影像都生动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沿着旋转楼梯,仿佛有隆隆枪炮声伴你步入当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七十多年过去了,虽然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但留下的是捍卫正义,是不畏强暴的中华民族永恒的意志和精神。

来到鸭绿江断桥,河口断桥原名青城桥,它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当年一群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踏着它的身躯走向江对岸的。桥上成千上万处弹痕,像一只只眼睛,见证着恨与爱的硝烟,见证着血与火的凝练。

来到丹东中朝边界,国门、界碑已经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景观,但丹东的这座国门是中朝边境上唯一座大型国门建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前身是连接中朝两国物资要道的铁路线,在抗美援朝期间一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纪念这条抗美援朝最重要的运输补给线,每思金汤固,勿忘奠基人。来到这里俯瞰边境,感受来之不易的安宁与和平,抗美援朝战争中凝聚的不畏强暴、齐力同心的民族精神也更加鲜活。

走进丹东凤城大梨树生态村深入学习毛丰美同志先进事迹和大梨树人苦干、实干、巧干的“干”字精神。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民居鳞次栉比,村内步道干净宽敞、道边处处绿树成荫。在大梨树村党群活动中心,全体教师认真观看了纪录片《丰碑》,毛丰美情系乡亲、一心为民的事迹和精神令在场每一位教师动容、钦佩

在大梨树村史展览馆及大梨树村现代农业示范区,观看毛丰美同志生前工作、学习、生活的实物和图片,详细了解陈列室内的每一件实物、每一张图片背后的故事。跟随讲解员重走了老书记的创业路,在漫山遍野、硕果累累的万亩果园,感受当年毛丰美同志带领全村老少治理荒山、栽种果树的壮观劳动场面和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头顶烈日干、披星戴月干”的“干”字精神。

大家对此次丹东之行,感受颇深。一次学习,就是一次成长。既是心灵的洗礼,更是精神的升华。这次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让全体教师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始终前赴后继、砥砺前行的伟大壮举。大家深深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倍加珍惜,立足本职,努力把学习培训内容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和平时工作中,接续奋斗,以实际行动弘扬红色精神,高质量开展教学,进一步提升我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水平,打造一批有特色、针对性强的思政“金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