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质量文化>> 正文

【质量文化建设系列报道】“电工与电子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5-20 [来源]: [浏览次数]:

受疫情影响,为了保证“停课不停学”,教师摇身变成了“主播”,和学生开启了“云端相聚”的线上学习生活。

“电工与电子技术”作为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理论性很强,由于教师和学生所在时空不同,就会带来因环境、心态、管理等所造成的教和学交流不顺畅,不同步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目标的达成。“电工与电子技术”在这学期需要面向2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7个专业开展教学,共包括23个自然班。任务之重,难度之大,更让课程团队凝聚一心、迎难而上,继续坚持以“建设最好的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遵循“协同育人、工学交替、理实融合、学用一体”的育人模式,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通过课程资源的建设,教育方式的改变,把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线上教学模式

课程团队利用超星平台创建完整资源库,实现完整的资源使用链条。在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设计、课后巩固各个环节形成反馈-修正的闭环控制基础上,又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反馈-修正的大闭环控制。

1.课前准备

教师端:在超星的资料库里上传PPT课件和固定模板的预习报告,并且在作业库里创建预习作业库,根据课程时间适时下发相应课时的预习作业。

在每节课上课前,教师在超星平台对预习作业进行在线批阅,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的预习途径和预习时长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的平台资源及更好的预习方法;根据学生预习报告中的“个人疑难”部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卡点,并且基于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了解,缩短相应的知识讲授时间,把关注点放在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卡点上,这样就会在课中形成有效的互动,真正的做到教师教的都是学生想学的。

学生端:在超星的资料库里下载预习报告模板,通过教师提供的预习资源或者自己寻找的其他资源进行预习,将预习报告上传至学习通,然后根据老师的批阅,对预习各个环节进行调整。

2.课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社会发展的趋势及对相应人才质量的要求,“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必须贯彻落实强化基础、注重应用、培养能力。通过课程体系的优化,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以及较多的理论应用的机会和创新空间。所以基于OBE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就要求必须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那么就要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学过程的设计重点就落在课中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活动安排上。教师针对学生的预习报告适时调整授课的节奏和重点,利用雨课堂的随机点名、课堂测试以及其附带的红包功能,充分互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趣味活跃课堂氛围,与此同时,在有效互动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状态实时调整授课节奏和知识内容。

教学环节设计

3.课后知识巩固环节

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三种渠道完成对这门课程知识以及知识应用掌握程度的评价。第一种渠道就是教师通过超星布置作业,提交作业,教师在线批改,学生可以很直观的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种渠道就是以预习报告对知识应用的分析为基础,利用教师课中对任务的分解和知识应用的分析,完成项目任务书;第三种渠道就是针对自己的知识薄弱部分,利用题库自己组题进行测验。教师通过对作业、测验以及项目任务书的批阅,进一步修正课程内容和结构设计,实现完整的闭环控制。通过这样精准有针对性的反馈-修正,不但有效地回避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弊端,而且把两者的优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4.课程思政环节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作为教师更要利用好理论授课的载体,用自己对学习、生活、工作的态度和言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已经形成的思政元素基础上,根据重要时事随时进行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真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尤其在疫情情况下,学生会更容易形成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二、线上教学效果调研--助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有机融合

为了更好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互助互推模式,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的融合,“电工与电子技术”于4月中旬面向20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六大专业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以课前、课中、课后为时间主线,分别从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学生自查大方面着眼,以教师态度、教学方法、课堂安排、课堂互动、课堂练习、课后安排等多角度设置27个观测点,回收有效问卷469份。调研内容较多,现就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第3-5题 老师要求过课前预习吗?你预习这门课程授课资源有哪些?课前老师是否给你们发放了课程相关的辅助参考资料或电子书等材料?

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这三个问题主要关注的是课前教师资料发放、教师对学生课前的预习要求以及学生预习的平台资源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课程团队的教师都能在课前给学生下发学习资料,并且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预习的资源来自多个网络平台,智慧树、慕课网是主要的资源,47.33%的同学选用了其他教育平台,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积极主动,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教师也要多挖掘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平台资源,推荐给学生。

第6、10题 任课教师进行在线教学时的教学态度如何? 任课教师在线上教学中有将思政育人、文化教育融入教学吗?

学生对教师线上教学的评价

这两个问题主要关注的是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的态度以及课程思政的融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9.57%的学生都认为授课教师态度好,每节课都会有思政环节,只要授课教师的态度好,思政教育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作为教师更要利用好理论授课的载体,而授课的态度是给予学生的最直接的思政环节,所以教师要用自己对学习、生活、工作的态度和言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第7题 任课教师进行在线教学时应用哪些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师的平台资源使用情况

这个问题主要关注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平台资源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QQ群、雨课堂融合在了一起,但是认为教师使用腾讯会议进行授课的学生要比认为教师使用超星学习通授课的学生多,这就表明教师在学习通的使用过程中,用的最多的功能是通过学习通下发签到和腾讯会议功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利用好超星学习通的功能,并有效的将学习通、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平台资源进行结合。

第9、18题 任课教师在线上教学中能否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讲授熟练,清晰透彻 ?课堂上你能听明白老师讲授的内容吗?

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评价

这两题关注的是教师的授课节奏、重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从调查结果看,95%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授课知识脉络清晰,重难点突出,87%的学生基本能够听明白老师讲的知识点,另外还有12%的学生听不明白。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清晰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本着不落一人的原则,用其他比如课后答疑等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12、13、17题 你认为在线上教学中,任课老师与同学的互动情况如何?任课教师线上授课时能否关注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上老师能安排做练习时间吗?

师生互动及课上练习情况

这三题关注的是课中互动以及练习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课堂经常有互动,课堂氛围活跃,82%的教师完全能够关注到学生的状态,95%以上的课堂都会安排练习,线上教学教师和学生存在时空的差别,给交流造成了障碍,教师应该基于课堂练习的活动安排,随时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的掌握和吸收知识。

第14、15、16题 线上教学期间,任课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情况如何?任课教师是否要求学生课上记录笔记?你课堂上记笔记吗?

教师的课堂管理情况

这三题主要关注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线上教学的特殊时期,教师主要通过让学生记课堂笔记并进行检查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记,最大程度弱化线上教学的弊端。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教师的管理,认真地记笔记,只有极少数同学游离在课堂之外。

第19、22、23题 每次课老师有针对性地留作业吗?任课教师对于课上及课后作业批改情况是否能够做到反馈及时? 教学期间,你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情况怎么样?

作业布置及完成情况

这三题主要关注的是教师对课后任务的布置、学生的完成以及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情况。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教师能够全部给学生布置作业,98%以上的学生也能够完成布置的任务,同时教师能够将学生的作业及时进行批阅,有效的形成了闭环管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平台资源关于课后作业库的创建,充分的利用平台资源使课后任务布置、学生提交、教师批改形成完整的闭环。

第20、26、27题 你喜欢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哪些授课方式?你对这门课的学习收获如何 ?在你整个学习过程中(包括课前预习,课中疑问、课后知识巩固),主要通过什么渠道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的评价

这三题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对教师授课方式的认可度、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对这门课的掌握情况。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94%的学生对这门课有很高的认可,教师能够将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关注到差异化教学,82%的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途径是请教教师,与90%的学生喜欢老师使用讲授方式有很高的契合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学生面对知识被动接受的程度比较高,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比较弱,这就给我们课程团队指引了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更多地关注知识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教学模式改革方向与设想

要保证课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就要在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设计、课后巩固环节各自形成反馈-修正的闭环控制的基础上,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反馈-修正的大闭环管理。具体改革方向和设想如下:

1.完善超星平台的课件、教案、章节、资料、作业、题库、考试等部分的资源建设,给课前预习、课中互动测验、课后任务完成与自检提供必要的平台资源。

2.充分发挥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平台的优势功能,并且进行有机无痕的融合,助力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知识巩固全过程。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植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是要植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尤其是互动环节的设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

4.教师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思政环节的讲解程度,而是身体力行的去践行思政环节,对学生三观形成给予恰当深切的影响。

5.充分利用问卷调查环节,重视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及学生的自查情况,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研究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线上教学存在困难,但对学生、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挑战,通过课程团队中每位教师的不懈努力,调查问卷的验证,“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教学任务的完美完成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基于平台资源的利用与创建,“电工与电子技术”将持续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深化,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目标,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团队 陈玉玲


上一条:【质量文化建设系列报道】“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团队开展教学过程问卷调查

下一条:【质量文化建设系列报道】“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