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2023年沈阳市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基地总结

发布日期:2023-12-12 点击:

沈阳工学院

校级科研机构年度工作总结报告




平台名称:

沈阳市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基地

平台类型:

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组建时间:

2020年6月

依托单位:

艺术与传媒学院

负责人:

施海滨

联系电话:

18641349809



填写说明:

1.“平台类型”填写:重点实验室、教育厅科研机构、工程研究中心、校级研究所(研究中心)、试验检测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平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新型智库、国际联合实验室


一、平台概况(包含研究方向等)

沈阳市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基地是2020年6月申报,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设立的。依托于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以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转化为教学研究主线”的发展方向,以新媒体创研中心为基础,依托数字影视技术发展优势,为省内数字影视新媒体技术研究、新媒体公共关系对策研究、当代软媒介舆情的应对与有效处置,进行系统化研究。利用其艺术设计学、戏剧影视学、新闻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优势,构建一条开放式、全流程、创新型的新媒体行业为基础的科艺融合的跨专业融合的科学研究模式。

基地结合当下影视行业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全力打造辽宁省内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影视片场共享平台和科艺融合的数字虚拟交互艺术实践平台,力求完成立足辽沈、服务东北,辐射国内外的数字新媒体技术研究平台,为新媒体行业的研究提供数字艺术创作、新媒体传播研究、公共关系对策三大研究团队,利用国内一流的数字影像制作设备、新媒体制作设备、以及师资力量积极推动省内影视新媒体学科、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的建设和发展搭建平台。


二、战略定位及重点任务

(一)战略定位

近年来,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引发公共关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从意识形态领域看,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新兴媒体话题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1、国家战略与地方实际结合

研究方向紧密围绕国家的新媒体运营和公共关系政策发展方向,结合辽沈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密切关注国家在新媒体和公共关系领域的大政方针,确保基地的研究方向与国家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2、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参与辽沈地区的新媒体运营和公共关系实践,为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策略支持和专业服务。针对辽沈地区的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和发展需求,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项目和实践项目。

3、引领全国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

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领域的领军力量。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念,推动沈阳市乃至全国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的进步。

沈阳市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基地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以服务沈阳为核心,致力于提高新媒体运营和公共关系政策的研究与应用水平。积极运用新媒体创新传播方式,打造多媒体集成平台,构建多层次、多形态共同发展的新媒体产品格局,形成跨部门、跨终端、跨渠道的融媒体生产格局。通过整合优秀研究资源和培养专业人才,我们将打造一个集研究、培训、咨询和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高质量的策略支持和专业服务。

基本任务

深入研究:针对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理论框架。

政策咨询: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新媒体运营和公共关系政策的咨询和建议,帮助其制定和执行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和策略。

betway人工客服 :整合艺术设计学、新闻传播学等院内资源,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和实践项目等,培养一批具备新媒体运营和公共关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社会服务: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推广新媒体运营和公共关系的最佳实践,提升整个社会的媒体素养和公共关系意识。

国际交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念,推动沈阳市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实践创新: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新媒体运营和公共关系政策的实践创新项目,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应用场景。

沈阳市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基地致力于成为全市乃至全国在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领域的领军力量。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和创新,为沈阳市的新媒体产业和公共关系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三、近一年工作业绩

(一)纵向项目(8项)

1、国家艺术基金:通俗唱法《穿越历史的感动——中国红色题材音乐剧精选唱段音乐会》(2023-A-06-122-677)

2、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立项:《以服务社区利民为目的的摄像实践创新课题》(SYSK2023-02-39)

3、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立项:《新媒体环境下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与创新研究》(SYSK2023-01-143)

4、沈阳社科联2023年度研究基地课题:《地域文化影响下沈阳老字号品牌文化发展策略研究》(SYSK2023-JD-33)

5、抚顺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抚顺满族地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fskghktlx-2023-118)

6、抚顺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抚顺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探析》(fskghktlx-2023-110)

7、校级科教融合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新媒体传播视域下影像艺术表现力提升路径研究》(BS202308)

8、校级科教融合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与创新研究》(BS202307)

9、校级青年骨干教师科研启动基金:《文化旅游项目消费者深度参与模式研究》(QN202207

(二)横向项目(分配经费23.06万)

1、“虚拟引擎交互”技术在沉浸式文化旅游场景应用的咨询服务(2万)

2、宣传片虚拟场景“虚幻引擎交互”技术制作(6万)

3、歌舞剧《解忧公主》巡演项目(3.56万)

4、提升现阶段中国原创音乐剧舞台实践能力——以音乐剧《愚公移山》为例(4.5万)

5、企业新媒体运营管理系统搭建(3万)

6、眼科动画形象创意开发与制作(2万)

7、“虚拟影像艺术交互”技术在新媒体传播场景应用的提升路径研究咨询服务(2万)

(三)著作

1、《数字影像艺术设计》

(四)资政谏言

1、《文化旅游项目消费者深度参与模式研究》项目成果被中共盖州市委宣传部应用采纳。

四、运行管理

(一)科研平台整体架构

基地围绕数字艺术创作、新媒体传播研究、公共关系对策三大领域进行产学研深度研究,依托五个科研平台体系的相互支撑、互相促进,为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

1、基础研究平台:主要负责研究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通过该平台进行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工作,深入探讨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2、应用研究平台:主要负责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场景中,研究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通过该平台进行实验验证、案例研究、实践探索等工作,为新媒体运营和公共关系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3数据分析平台:主要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挖掘新媒体运营数据和公共关系政策数据,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支持和数据分析工具。通过该平台进行数据挖掘、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工作,深入挖掘新媒体运营和公共关系政策中的规律和趋势。

4技术支持平台:主要负责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工具、技术咨询等。通过该平台获取所需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5、成果转化平台:主要负责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或政策建议,促进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的推广和应用。通过该平台与企业合作、参与政策制定、开展培训、数字艺术创作、新媒体舆情应对等工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管理机制

为确保沈阳市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基地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

1、组织架构:建立基地的组织架构,明确分工、职责和权限,确保基地的顺利运转。设立数字艺术创作、新媒体传播研究、公共关系对策三大研究团队,分别负责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

2人员管理:制定基地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科研、参赛、培训、考核和激励等方面。建立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研究团队,确保基地工作顺利进行。

3、研究经费管理:制定并出台研究经费管理制度,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投入。经费采用政府拨款、学院支持、企业赞助、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经费,并对经费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管。

4、项目研究管理:建立项目研究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的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等,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依托学院学术分委会,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审核,确保项目质量。

5、成果推广与应用:制定成果推广与应用管理制度,确保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开展培训、参与资政谏言等方式,推动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6、监督与评估: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对基地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7、资源共享与合作:制定资源共享与合作管理制度,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与其他研究机构、企业或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工作。

8、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确保研究成果的合理使用和授权转让。通过申请专利等方式,保护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

(三)运行机制

结合沈阳市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基地的战略定位,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协作机制,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betway人工客服 和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确保基地工作有效开展。

1、制定运行计划和目标:基地制定明确的运行计划和目标,包括研究计划、经费预算、人员安排、成果预期等。该计划和目标与基地的研究方向和公共关系政策紧密相关,确保基地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建立协作机制:基地与辽宁省网信办、辽宁广播电视集团(台)、沈阳市网信办、中共盖州市委宣传部、全国数字文化创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数字商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其他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合作研究、信息共享、技术交流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基地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

3实施项目管理:基地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对每个研究项目进行严格的计划和管理。包括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环节,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基地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包括研究成果、数据资料、技术交流等信息。科研人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5、加强betway人工客服 与引进:基地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提高研究团队的整体素质。支持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基地。

6、优化资源配置:基地优化资源配置,包括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经费资源等。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基地的工作效率和研究成果的质量。

7、加强成果转化与推广:基地加强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或政策建议。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举办学术会议等方式,推广研究成果,提高基地的社会影响力。

8定期评估与调整:基地定期对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确保基地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人员队伍

(一)科研平台主任、学术带头人——施海滨

施海滨,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壁画研究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于2017、2022年度两次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2016年获得校级优秀教师,2019、2022年两次获得校级优秀科研工作者荣誉称号,长期从事专业教学核心工作。

施海滨院长带领教学科研团队,在教学改革研究的同时,不断拓展成果的内涵和外延,以国家级科研项目引领带动团队持续提升师资专业水准以保证教学质量。

在传统经典艺术研究中成绩斐然,其以永乐宫壁画艺术为主题的教学成果项目先后获第八、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国赛铜奖;2022年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2018年校级百门重点建设课程;2020年度校级线下一流课程;2018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本科教改立项;2020年新文科项目--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新文科模式研究,本课程教学成果相继在鲁迅美术学院等省内三所高校举办系列巡展活动,取得了广泛热烈的社会影响,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赞誉和专业口碑。

团队已完成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永乐宫壁画原大尺寸作品巡展的专家答辩,专家们给予“时代典范”的高度评价。

(二)师资队伍

基地固定师资8人,从事研究的方向均围绕数字艺术创作、新媒体传播研究、公共关系对策三大领域。教师100%硕士以上学历,博士学历占25%,高级职称占75%,均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马智刚:高级记者、教授、硕士,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辽宁省优秀新闻工作者、沈阳市高层次“拔尖人才”、渤海大学客座教授、本基地管理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体融合发展、新媒体传播研究及公共关系对策。

其从事广电新闻采编工作近20年,主创的60余部电视及融媒体作品获得国家、省级各类奖项。其中,《一个平凡的人》获国家“星光电视公益广告大奖”、《防骗》获国家网络视听精品节目一等奖(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22年网络视听精品集)、《钟声回响壮志不朽》等20余部作品获得省级一等奖。

主讲的《民俗文化研究》入选2023年度沈阳工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单独指导学生《助力乡村振兴打赢新“辽沈战役”——凤城草莓品牌推广策划案》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立项;参与的《文化旅游项目消费者参与模式研究》获批沈阳工学院科教融合科研基金立项,项目成果已被中共盖州市委宣传部采纳。

2、刘佳慧:副教授、硕士,曾就职辽宁省科普宣传中心,担任电视编导工作。2014年就职后,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曾获“第四届沈阳工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连续两年获辽宁省教育教学信息化设计大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发表多篇论文,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比赛,获得良好成绩。

2023年参与抚顺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新媒体背景下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创新研究》;2021年主持辽宁省科学研究经费项目《基于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戏曲创新与推广研究》;2022年《跨校修读背景下《视听语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与研究》获批省级教改;2021年《视听语言》获批沈阳工学院校级一流课;2023年完成横向课题《眼科动画形象创意开发与制作》;2022年完成横向课题《戏曲动画形象创意开发与制作》;2020年完成横向课题《传统戏曲动画计算机软件设计制作》;2022年省级大创项目《中国优秀古诗词游戏制作与推广》;2019年省级大创项目《科普动画微视频制作》。

3、西麒润:副教授、硕士,沈阳工学院音乐剧与科技创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访问学者、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层次人选、全国本科毕业论文评审专家、辽宁省普通高校表演专业评估专家、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获得者。主持参与多个省级科研项目,荣获辽宁省美育优秀课、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六届音乐剧学院奖最具风采音乐剧演员奖等多个奖项;在歌舞剧《解忧公主》中饰演刘解忧、匈奴公主胡璇,在音乐剧《红梅花开》中饰演双枪老太婆邓坤荣,在音乐剧《小鸟天堂》中饰演青儿妈妈、女秘书;创作并公开发表歌曲《向你致敬》《逆行的方向》《爱自己》《一念不忘》等;指导学生多人次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4、宋南:副教授、博士,艺术与传媒学院时尚传播教研室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理事、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会员。长期从事影视多媒体与“互联网+”影视文化艺术产业研究工作,拥有十年企业经验,对影视文化创意事业发展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5、王春雨:讲师、硕士,曾参与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奖项:主持、参与校级教改研究多项;参与编著教材一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省级一等奖多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6、王瑶:副教授、博士,艺术与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教研室主任、UXPA东北分会委员,1+x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师,个人作品入选韩国2020 Blue Awards 大展。

7、刘星彤:讲师,硕士,专攻新闻业务方向。2020主持党建科研立项《新闻采写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2020年,获评线上一流金课教学项目;2019年主持校级教改立校,《基于OBE理念的〈新闻写作〉课程深度教学框架建设研究》;2017年参与《实训平台建设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核心专业能力“纪实类节目采制能力”中的作用》校级项目,并成功结题;2013年参与的教改项目《实训贯穿影视传媒betway人工客服 全程模式的建构》获评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021年主持抚顺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记忆·重塑”-抚顺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发展与品牌塑造研究》;2019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服务地方项目《依托雷锋文化符号数字化开发的抚顺市旅游资源整合建设》参与者,排名第二;2019-06至2019-08 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betway人工客服 》项目,结项成果已被杭州出版社发表;2017-09至2017-11 赴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学系完成访问学者进修。

(三)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由艺术与传媒学院学术分委员会主任和若干名学术委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审议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研究计划、研究成果等,对研究中心的学术道德、学术质量和规范执行监督作用。


六、条件保障

1、硬件设施完备:现有17个实验室,2个综合实训中心,拥有一套影视虚拟仿真设备以及VR制作设备,总价值在千万元以上。

2、新媒体实验中心:具有完整的新媒体研究产业链,从事新媒体生态研究、新媒体创作、新媒体平台载体实验、新媒体商业化运营、新媒体桥接项目组接等内容,已完成新媒体相关项目35项目。


七、未来1-3年发展规划

2024年,优化基地服务职能,完善新媒体类公共资源建设,打造专业化的新媒体研究平台,进行现有设备的规划与完善,基地学科建设和整合、新媒体资源调查、公共关系政策研究,积极推进新媒体类项目的合作研究与制作扶植,推进高校新媒体教育、行业新媒体制作、高校教师共建研究等模块的基地建设服务,推进辽沈地区新媒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025年,重点以打造省级、国家级的新媒体类研究基地作为目标,积极建立科研体系、服务调研体系、区域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推进新媒体研究体系建设、完成区域内50%以上新媒体公司的对接和调研,完成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咨询和对策拟定,根据调研内容进行政府新媒体领域公共政策的引导性方案建设,初步制定符合辽沈地区的新媒体运营规则及奖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026年,完成针对公共关系政策研究的模式、内容、方法等体系,建立适应国内新媒体行业发展与国家政策相互协调适度的研究方法,积极构建新媒体舆情预警机制,新媒体危机舆情公共对策、新媒体舆情应对的有效机制等深入的研究。

拟定研究内容及方向:

1、新媒体传播媒介特性研究

2、新媒体政策、商业导流行为分析

3、新媒体IP流量用户群界别与娱乐形态理论分析

4、辽沈地区新媒体发展的优势

5、辽沈地区新媒体发展的劣势

6、辽沈地区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介形态的拆解与重构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辽沈地区新媒体的引导

8、辽沈地区新媒体绿色运营规则的活态构建

9、辽沈地区新媒体公共网络空间规则意识

10、辽沈地区新媒体意识形态与商业无规则形态

11、辽沈地区新媒体环境的主体规则意识

12、辽沈地区新媒体鼓励机制的可循环性构建

13、辽沈地区新媒体未来政策导向的构想


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及建议

1、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师生共同参与基地建设、学生理实融合的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九、审查意见

机构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机构负责人(签字):


挂靠单位审核意见:









挂靠单位(学院章):

科技处意见:






盖章:


(表格可根据填报内容自行调整)

十、专家组意见

专家名单

序号

姓名

职称、职务

研究方向

单位

名称

管理专家、专业专家

是否为小同行

备注

签名

1









2









3









4









5









专家意见






附表1基本情况表

平台名称

沈阳市新媒体运营规则和公共关系政策研究基地

原平台名称


依托单位

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组建

时间

2021.6

平台负责人

施海滨

出生

日期

1979.11

教授

院长

最后

学位

硕士

联系

电话

18641349809

研究领域

中华传统文化

艺术传承创新、

数字艺术表现

电子邮件

1005585082@qq.com

学术称号


学术任职

山西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壁画研究顾问、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聘期内成果

国家级项目(项)

省级项目(项)

横向协作项目(项)

技术转让(项)

科研经费(万元)

授权专利(项)

2

3





国家级科技奖(项)

省部级科技奖(项)

高质量论文(篇)

专著(部)

标准(项)

资政建言(项)








学术/技术委员会主任

施海滨

出生

日期

1979.11

教授

院长

工作

单位

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研究领域

中华传统文化

艺术传承创新、

数字艺术表现

学术称号


代表性研究成成果(限5项)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类型

1

中国画创作《中国故事——丝路今延》

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2

中国画创作《最后的胜利——打过长江去》

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

近三年来

承担课题

(项)

国家级项目

省部级项目

横向

合作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

基金

辽宁科技计划项目

辽宁省基金

其它


1



2


年度实到经费(万元)

年度

项目

经费

项目

经费

项目

经费

项目

经费

项目

2021年










2

1

2022年










12

3

2023年



1

5






23.06

7



1

5






37.06

11


2023年研

究成

获奖(项)

国家级

省部级

其它


一等








论文(篇)

三类高质量论文

专著(部)


获发明专利授权(项)

国内

国外




技术转让(项)


技术转让收益(万元)


国家标准(项)


资政建言(项)

1

研究队伍(目前情况)

类别





职称

固定人员

流动人员




类别

博士生

硕士生

科研人员

实验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小计

访问学者

博士后科研人员

小计

科研助理

在读



高级

6



6






已毕业



中级

2



2






初级










其它










合计

8









其中

博士学位

2









硕士学位

6









经费投入

依托单位(万元)

合作单位(万元)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基本条件

仪器设备

科研用房面积(平方米)

共758台套,总值1091.7715(万元),其中5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共1台套,总值51.5(万元)


422


附表2固定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学位

职称

单位

人员类型

研究领域

人才称号

参与其它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平台个数

备注

1

施海滨

硕士

教 授

沈阳工学院

主 任

中华传统文化

艺术传承创新、

数字艺术表现


0


2

马智刚

硕士

高级记者

沈阳工学院

秘书
科研人员

媒体融合发展、

新媒体传播研究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千层次人才

0


3

博士

副教授

沈阳工学院

科研人员

数字艺术创作、

公共关系对策


0


4

王春雨

硕士

沈阳工学院

科研人员

公共关系对策、

新媒体传播研究


0


5

博士

副教授

沈阳工学院

科研人员

数字艺术创作、

新媒体传播研究


0


6

刘佳慧

硕士

副教授

沈阳工学院

科研人员

新媒体传播研究、

公共关系对策


0


7

刘星彤

硕士

沈阳工学院

科研人员

新媒体传播研究、

公共关系对策


0


8

西麒润

硕士

副教授

沈阳工学院

科研人员

新媒体传播研究、

数字艺术创作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万层次人才

0


注:人员类型包括主任、秘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


附表3代表性研究成果简介1)

代表性研究成果名称

类别

本室固定

人员参加人数

中国画《打过长江去》

国家艺术基金

1

介绍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主要的科技创新贡献、国内外影响

另:相关成果的复印件、成果水平和影响的等佐证材料

本项目通过描绘解放战争渡江战役中一个个珍贵历史瞬间的英雄群像,展现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艰苦的抗争后、在历史的重要关头,终于取得辉煌胜利的历史画卷……19494月,人民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天险,解放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毛泽东主席满怀豪情挥笔题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举世闻名的诗篇。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是一场伟大辉煌的战役,亦是英雄的史诗,是民族魂魄与血性的凝结、是永不言败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项目的创作也是我对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最朴实无华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礼赞。

本创作以组画的形式,在数个历史瞬间中抽取最具典型的片断,形成12幅画面,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力图从不同的角度、时间、空间,全方位展现这一恢弘的战役。作品努力将形式与内容高度融合统一,通过艺术化的处理——画面的切割和剪影形的凝炼,赋予作品抽象的意味,不同的历史瞬间凝固成一座座丰碑的意象,将这场真实的战役升华为一种诗意的表达。

从整体构图来看,篇幅横竖结合的方式、在变化中求统一:其中12幅单独画面都采取等大的竖幅构图,既独立成章,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字排开”的横幅构图,类似中国画传统的长卷形式,既有古典美、又具时代性,这在历史题材的构图上属于一个创新性的尝试。

作品整体分为《号角》《奋战》《胜利》三个主题,每个主题又由四幅画面构成,每个画面相对独立但在内容上又有密切的联系。

三个部分虽然描绘内容不同,但在其内涵上却是融会贯通的整体。无论是前线的勇士还是后方支援的群众在历史的洪流中共同谱写着一曲壮阔的英雄交响曲。采取组画的形式更有利于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这段伟大的历史,使画面内容的含量更大、变化更多、力量更强,意义更深远。

艺术特色

在表现手法上:兼收并蓄,在运用传统水墨技法的同时,融入现代绘画的技巧,这样使表现手法更加灵活,富于变化,更有利于表现画面的质感、体量感,凸显历史的厚重感。如:云层、炮火、浪涛等元素的刻画,用单纯的传统技法很难与画面整体氛围契合,融入大量现代的综合绘画技巧,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渡江战役的激烈程度,这也是表达内容的需要,归根到底,一切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具体内容服务。

在人物造型上:严谨地对待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因为人物是画面的主体和灵魂,也是画面的基本内容,刻画人物与表达创作主题息息相关。这是一个严肃宏大的题材,人物的刻画就更要严谨、有内在的力量,而不是浮于表面。当下流行的很多画法,表面上把人物的外在服饰画得笔墨飞扬,或是工细至极,但是,除去表面的矫饰掩盖,内在的人物结构却是松散的、没有联系的、甚至是脱节的。一幅经得起推敲的作品绝不允许这种初级错误存在,要保证作品的质量,人物的刻画必须严谨对待!

在线条运用上:采用“以线造型”,单线勾勒的方法,使线条和形体紧密结合。通过苍劲有力的中锋用笔保证线条质量,转折顿挫、有紧有驰,线条不但要有其本身独立的美感,更要完成塑造形体的任务。要笔笔不苟、才能言之有物,否则脱离形体的线条不过是空洞的“花把式”。我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线条本身的质量和美感,每一组线条的组合,都力求深思熟虑,努力让画面在线描阶段就是一幅完整的、独立的作品。

在整体处理上:以线造型基本构架确立后,画面气氛的渲染也是重要一环。在这一阶段,我重点发挥“水”的作用,结合有层次的皴擦使画面产生更为深远、凝重的空间。为了内容的需要避免颜色多样化,我采用“浅绛”的形式,把人物统一笼罩在一个单纯的色调中,又在局部中渲染出微妙的对比关系,使得画面层次丰富且厚实润泽。


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中国画创作《最后的胜利——打过长江去》立项证书




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资助项目

中国画创作《最后的胜利——打过长江去》作品草图




附表3代表性研究成果简介2

代表性研究成果名称

类别

本室固定

人员参加人数

中国画《中国故事--丝路今延》

国家艺术基金

1

介绍代表性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主要的科技创新贡献、国内外影响

另:相关成果的复印件、成果水平和影响的等佐证材料

本项目的名字已经揭示了作品的内涵——以丝绸之路为背景展开描绘,述说一段人尽皆知的中 国故事……

为什么选择“丝绸之路”这一切入点呢?“丝绸之路”不仅在我们中国家喻户晓,在 世界人民的眼中也是中国之象征,它既是经济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是联系中国和世 界的纽带,这一路蜿蜒,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中国。

古往今来,人们对“丝绸 之路”的描述不胜枚举,而今天,我想用绘画的视角赋予它一种“诗意的内涵”——“丝 绸之路”是早在1500多年前就被古中国的探险家们摸索出来的一条连接欧亚的不凡之路! 它不止是一条伟大的路,更是一种无限延展的希望象征!21世纪,我国提出构建“一带一 路”的伟大构想,这是古代丝绸之路在今天最好的延续……中国人民勇于探索、锲而不舍 、坚不可摧的“丝路精神”将代代相传!正是在这一时代强音的感召之下,使我产生了创 作这幅作品的最初构想。

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为时代做证明,中国之今日是一个承载了全国人民太多期待的历史时期,有感于习近平主席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深思这句话的内涵,我相信会让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感到 鼓舞,芸芸百姓,谁不希望祖国好?谁不期待民族之复兴?我是一名高校的美术教师,也 是文艺阵地上的一个兵,向来关心国事的我,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也破土萌芽了!习近平 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是一个默默创作的青年画家,我也要尽我 所能去创作体现时代风貌的作品!

本作品由左右两幅画面组成,我采用把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驼队、苍茫大漠的境象和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繁忙码头的场景并置在一起的构图形式,表现古代丝绸之路 历史的厚重苍茫和现代海上国际贸易的欣欣向荣。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两 个画面,但在其内涵上却是融会贯通的一个整体。从左到右,便是从古至今,正如这幅画 的题目“丝路今延”所表达的含义,从古至今的“丝绸之路”共同诉说着同一个“中国故事”……古往今来,时代变迁,两个时空的对照亦真亦幻,仿佛在演绎着一个亘古的传奇 。

画面左侧部分,描绘了中国古代商人和驼队跋涉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大漠孤烟 ,遥远而苍茫,不畏艰难的人们离开故土踏上遥远的征程……我脑中浮现出那样一群人物 :他们衣衫褴褛、步履蹒跚、焦阳和风沙模糊了他们的表情,他们的眼睛或许会因为飞旋 的黄沙看不到前面的路,但“方向”烙印在心中,因而坚信遥远的前方必定有希望,因而 他们可以穿越荒漠戈壁到达没有尽头的尽头——遥远的西方……这是对远方的探索、对希 望之路的探索、也是一种冒险,一种开拓,谁说这行为本身不是壮举?谁说这漫漫长路不 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胆识和智慧的结晶?除了对人物的刻画,画面中也多次出现了骆驼的形象,可能是因为我对这种生物的偏爱吧,它们是被人们称为“沙漠之 舟”的生灵,温良敦厚却富有灵性,极具象征性和精神性,它们坚实浑厚、沉默高大的剪 影,是辽远苍茫的大漠之中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因此,我在左侧的画面里花了大量笔 墨描绘骆驼的形象——“丝绸之路”上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它们帮助人类创造了一段辉煌 的历史!可以说,我笔下的画面最初都是我心中朦胧的想象,它们在日复一日的酝酿中呼 之欲出,最终跃然纸上,那是我对中国悠久文明的赞美,也是对昔日辉煌的一种追忆和神 往…… 画面右侧部分,展现的是繁忙的码头,是一幅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特征的画面,代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码头工人的形象是这幅画面的主体,我采用 平铺列绘的构图方式去刻画一排排工人的形象,他们象征着擎起国家复兴大业的千万个劳 动者,他们是最普通的人,也许他们并不伟岸,但千万个他们却筑成了国之“基石”…… 我在这幅画面中进行了主观的处理,把众多工人的形象刻画成如同凝聚在一起的群雕,如 同一座无名的丰碑,充满力量、坚不可摧!他们精神抖擞地挺立在前方,脸上带着喜悦自 信的笑容……在人物之后的背景中,海面上庞大货轮的集装箱高高叠起,吊车和岸桥起重 机的铁臂交错林立,昭示着现代海上贸易的兴盛。和左侧充满历史感的画面相比,右侧这 幅充满现代感的画面就像电影镜头的切换,穿越了时空,物换星移几度秋?从古至今的变 迁,给人无限的猜想和感叹。

值得一提的是,描绘工人的形象起源于我对家乡东北的感情,东北这片土地带给了我灵感,也寄托了我的感情……东北沃土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这里是新中国 重工业的发端,而在我的脑海中,最能代表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征的就是广大工人的形象,我身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广大工人队伍中的一员,他们终日忙碌,淳朴敦厚,擎起一方天 地,他们不仅代表着东北、也代表着中国。今天,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让我对家乡的未来充满期待……在此用绘画的方式把家乡东北的形象融入到我的画面之中。

总体来说,本幅作品采用两联式的构图形式,并采用中国画经典的散点透视的手法,左右两侧的人物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体、有动有静、在变化中求统一,左右两幅画面互相映衬对比,展现一种构成上的抽象的美感,两侧的画面巧妙连接在一个整体中,更好地揭示了创作的主题:从古至今——“丝路今延”,揭示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一直走在追寻希望的路上,丝路精神将代代相传,这样的构思使得画面内涵得以拓展,给人思考的空间……

本项目的创作技法:第一,我十分重视人物的造型问题,我用二十年来学习绘画的心得体验,严谨地审视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因为,人物是画面的主体和灵魂,也是画面的内容,刻画人物就是表达主题。有感于现在流行的很多画法,从表面上看来,把人物的衣服画得笔墨飞扬,或是工细至极,但是,有一定造型修养的人一搭眼就会看出破绽,因为除去表面的衣物的掩盖,这些画内在的人物结构的处理都是毫无理解的、松散的、没有联系的,一幅好的作品绝不允许这种业余水平的初级错误存在。因此,要保证作品的质量,人物的结构必须严谨对待!第二,在刻画人物的方法上,我采用以线造型,单线勾勒的方法,尽我所能地使得线条和形体结合的浑然天成,使得中国画的味道更为单纯。通过苍劲有力的中锋用笔保证每一条线的质量,转折顿挫,有紧有驰,线条不但要有其本身独立的美感更要完成塑造形体的任务。要笔笔不苟、才能言之有物,否则脱离形体的线条即使再漂亮也不过是没有实际作用的“花把式”罢了。我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线条本身的质量和美感,每一组线条的组合,都经过深思熟虑,努力让画面在线描阶段就是一幅完整的、独立的作

品。第三,以线造型这一基本构架确立之后,就是画面气氛的渲染了。在这一阶段,我重点发挥“水”的作用,调和一种淡色罩染,结合有层次的皴擦使画面产生更为深远的空间 。为了内容的需要而避免颜色的多样化,我采用“浅绛”的形式,把人物统一笼罩在一个 单纯的色调中,又在其中的某些局部渲染出一些微妙的对比关系,使得画面又多了一些层 次,显得丰富厚实且润泽。

艺术家的作品即代表了他的思想和立场,正如我开篇就表明的那样,我的立场还是两个字“祝愿”……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历史时期,国家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1 500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搭起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传播了汉唐盛世的博大气象 ,而今的中国正在新的历史纪元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在大国崛起的时代,艺术作品的创作 也应该紧随时代的脚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魄,反映祖国蒸蒸日上的时代气息。希望 我的作品《中国故事——丝路今延》能够表达一个普通的青年画家对于祖国最朴素的祝愿。




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中国画创作《中国故事——丝路今延》立项证书




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中国画创作《中国故事——丝路今延》结项证书




中国画创作《中国故事--丝路今延》2017.08-- 2018.04





附表4其他相关附表及佐证材料

1科研项目

序号

课题名称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通俗唱法《穿越历史的感动——中国红色题材音乐剧精选唱段音乐会》

2023-A-06-122-677

西麒润

2023.03

10

国家级

纵向

2

抚顺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fskghktlx-2023-110

施海滨

2023.04

2023.10


市级

纵向

3

以服务社区利民为目的的摄像实践创新课题

SYSK2023-02-39

刘佳慧

2023.11


市级

纵向

4

新媒体环境下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与创新研究

SYSK2023-01-143

2023.11


市级

纵向

5

地域文化影响下沈阳老字号品牌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SYSK2023-JD-33

2023.11


市级

纵向

6

《抚顺满族地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fskghktlx-2023-118

王春雨

2023.042023.10


市级

纵向

7

新媒体传播视域下影像艺术表现力提升路径研究

BS202308

2023.09

3

校级

纵向

8

新媒体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与创新研究

BS202307

2023.09

3

校级

纵向

9

《文化旅游项目消费者深度参与模式研究》

QN202207

马智刚

(参与)

2022.072024.07

2

校级

纵向

10

“虚拟引擎交互”技术在沉浸式文化旅游场景应用的咨询服务



2

横向

11

宣传片虚拟场景“虚幻引擎交互”技术制作



6

横向

12

歌舞剧《解忧公主》巡演项目


西麒润


3.56

横向

13

提升现阶段中国原创音乐剧舞台实践能力——以音乐剧《愚公移山》为例


西麒润


5

横向

14

企业新媒体运营管理系统搭建



4.5

横向

15

眼科动画形象创意开发与制作


刘佳慧


3

横向

16

“虚拟影像艺术交互”技术在新媒体传播场景应用的提升路径研究咨询服务



2

横向



2论文、发明专利、专著、标准、资政谏言等

序号

类型

名称

完成人

刊物名称及影响因子、出版社或授权单位名称

卷、期、页

或专利号

出版/发表/授权/批准时间

1

数字影像艺术设计

化学工业

出版社

ISBN 978-7-122-41254-6

2023.3.1

2

资政谏言

《文化旅游项目消费者深度参与模式研究》

马智刚

中共盖州市委宣传部



2023.3.27

3







4







5










3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人

排序

奖励类别

等级

获奖年度

1







2







3










4成果转化

序号

成果转化

成果类型

转化时间

转化形式

转化收入

1






2






3






4






5











5学生成果

序号

类型

名称

完成人

刊物名称及影响因子、出版社或授权单位名称

卷、期、页

或专利号

出版/发表/授权/批准时间

1







2







3







4







5










6平台科教融合开展情况

序号

类型

名称

完成人

融入课程数量

融入课程数量

融入课程数量

1







2







3







4







5









友情链接: 后台管理 大连艺术学院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 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 辽宁共青团 辽宁省教育厅 鲁迅美术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音乐学院 中国艺术网

版权所有:沈阳工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地址:辽宁省沈抚示范区滨河路东段1号 邮编:113122 电话:024-5661807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