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质量文化>> 正文

【质量文化建设系列报道】“发酵工程”线上授课案例分析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04-01 [来源]: [浏览次数]: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2022年春季开学初继续实施“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方案,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发酵工程”在课程团队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线上教学已经有声有色的开展了2周。

一、课程概况及线上教学设计

“发酵工程”为生物工程专业必修核心课程,2019年被评为沈阳工学院百门重点课程,2021年被评为辽宁省一流课程。本课程结合生物工程专业betway人工客服 方案需求,以培养学生具备发酵工程及产业方面的全面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实际生产中微生物的培养及驯化的技能,了解发酵产业的发酵原理及工艺流程,运用发酵工程手段为发酵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等。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课程在教学中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将理论授课内容与实践项目的安排紧密结合,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及创新创业能力。

本课程共计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具体课程的实施过程如下图所示。

为了达成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组前期做了充分的调研,结合学情以及客观环境,对课程教学内容积极进行了调整,在不断完善中达到全面提升整体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开课要素准备

1.组建线上教学班级

开课前完成线上授课班级教学群的建立,方便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联络及学生管理。

2. 线上课程安排

本轮线上授课主要采用腾讯会议群直播进行授课,利用超星平台进行学生签到、提问、抢答、测试、练习、讨论等,利用QQ群进行互动、答疑、作业布置以及检查笔记等。基于目前条件有限无法完成实验部分,现主要安排基础知识授课,并结合项目设计、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在课上进行随机点名,让学生参与问题回答和讨论,不定时通过QQ群+腾讯会议回复问题的方式查看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并采用抢答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及时了解学生“进课堂”、“在学习”的状态。


三、课程开展

1. 课前准备

每次课前,授课教师均将课程资料传入QQ群,主要包括教材电子版、教学PPT、每次课前任务,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重难点和课程内容,并要求学生课前观看中国大学慕课视频,带着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

2. 课程介绍

每次课前将在QQ群分享课程安排和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便于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签到与点名

课前15分钟,进行超星平台签到,课前5分钟停止签到并由超星平台发布腾讯会议码提醒学生进入腾讯会议直播课堂。同时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随时发起点名,进行课上提问和互动,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考察同学们的在课情况。


4. 课堂授课

课堂授课以腾讯会议直播的方式为主。通过课前提问或随堂测试环节检测学生对上次课的学习与课后复习情况,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及思政元素的引入等导入新课内容。在课程内容的讲述过程中,将科研课题、文献分析等融入到知识点中,课堂把控上以随机点名的形式进行提问和讨论,以抢答的方式进行知识点回顾,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并不定时通过“暗号”回复形式了解学生对所讲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生在线及听课情况,在课程的设置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学生学习和复习的线索进行总结和归纳。

5. 笔记完成情况的反馈

为了保证学生全程参与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下课10分钟后,传照片到QQ群,逾期视为本节课无笔记打卡。最后群内发布有关课程内容问题,由学生思考并解答,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及答疑。

6. 项目设计

因为疫情的影响,将原计划现场教学的实验部分更改为项目设计+翻转课堂的方式,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项目创新设计,主要涉及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常见、实用的发酵产品如果酒酿造、面包的制作、甜酒酿发酵、自酿发酵产品设计等项目,极易激发学生对发酵工程这门课程的兴趣,将课堂授课部分内容与实验项目紧密结合,强调从发酵产品原料的选择及其处理、发酵用水及空气处理、发酵染菌及其防止、发酵微生物的扩大培养以及发酵工艺条件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过程指导。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利用这些产品的发酵过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技能的训练。

课程设置:第一个项目教学主要开展果酒酿造,从课前任务布置、查阅资料以及小组讨论完成项目设计,以寝室为单位,形成个性化试验设计方案,以“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展示,通过全员参与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果酒酿造的原料选取、过程控制、注意事项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实践部分安排在线下课时间来完成,旨在通过实践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挖掘。以下为学生学习及开展项目设计照片。


、课程质量保障

1. 课程管理

本课程团队授课教师严格按照相关教学管理规定进行该课程教案的编制、教学日历的录入、遵守课堂授课规范、对学生成绩的考核秉承公平公正的态度和成绩评定办法执行。因为疫情,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安排,丰富教学内容。

2. 集体备课

本课程团队授课教师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授课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教学设计、完善教案、PPT等教学材料、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

3. 课后辅导答疑

辅导答疑是课程质量的有力保障,课后设定专门的时间进行答疑解惑,在答疑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能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通过问卷调查情况及时了解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

4.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从对课程学习兴趣、目前授课形式及内容安排的满意程度、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教师授课方式、学习资料的提供、课程思政的融入等方面,共设置了10个问题,了解前两周线上课程的开展情况。

从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来看,学生对发酵工程课程的兴趣调查中,很有兴趣的占比80.6%,有兴趣的占比19.4%,通过两周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本门课程已入门且兴趣很浓;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认为教学内容丰富占比100%;针对教师教学方式上,支持直播授课的占比29%,线上视频学习占12.9%,翻转课堂占比3.2%,以上三者结合的占比54.9%;对本门课程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有90.3%的学生们认为和其他课程难度相当;对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材料的发放,有96.8%的学生能够完成预习和复习,并且全体同学认为开课前推送资料对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对于教学环节中,有30%学生认为教师直播授课收获最多,有26.4%学生认为案例分享环节收获最多,有20.9%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环节收获最多,有22%学生认为互动与讨论环节收获最多;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方面,学生对社会责任感、专业热爱度、文化素养、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有收获的比例相当;对课堂教学所授知识的理解程度上,有54.8%学生能够都理解,有45.2%的学生能够达到大部分理解;在发酵工程课程的学习和安排上,学生觉得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专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科学研究素养、专业认同感等对个人能力及素养能够得到提高方面占比相当。

通过结果分析,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很浓厚、对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对课程开展方式以及课程内容的理解等方面的整体评价较好。针对学生满意度高的各个方面,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课程组会继续研讨课程内容设置以及课程形式的安排,以使课程更加丰富,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针对极个别学生觉得课程有一定难度的,要重点关注和引导,针对觉得课前发放资料作用不大的个别同学进行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在各方面加强改善和提高,丰富课程内容。在课程思政方面,同学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和吸收,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需不断以润物细无声的模式加以渗透,结合生物工程专业职业道德品质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注重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教育,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情感认同,提升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获得情感教育并提升职业素养。

整体来说,针对前两周课程的问卷调查的满意度相比以往有一定的提高。

、课程特色

课程原采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零散、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中。由于条件有限,线上部分侧重于理论与项目设计相结合,过程引入科研项目开展介绍、穿插实践视频教学,并适时开展“翻转课堂”。学生能够通过预习、自学及完成任务的方式对发酵工程的课程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每个教学项目均以不同的发酵原理和试验设计为导向,使学生创新意识得到提升,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综合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总结与思考

本课程改革的实施主要在课堂教学设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任务驱动,小组化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努力营造新颖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会查阅文献,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并自行反馈和评价,牢牢把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思想,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面对疫情的影响,课程组以及学生都能很快适应线上教学模式,虽然每一次的线上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但在“空中教学”的探索道路上,“发酵工程”课程组教师将团结合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确保线上教学效果。


——生命工程学院孙影王虹玲


上一条:【质量文化建设系列报道】“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经验启示

下一条:【质量文化建设系列报道】同心战“疫” 同“屏”共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