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质量文化>> 正文

【质量文化建设系列报道】基于教师角度的全校课程质量调查分析报告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9-20 [来源]: [浏览次数]: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介绍

一、调查目的

2019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betway人工客服 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同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课程质量直接决定betway人工客服 质量,要不断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2022年,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质量的教育。为深入贯彻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发展要求,质量管理与评估处利用网络问卷形式,对全校一线教师发放问卷,调研学校课程质量保障建设的现状,并对调研数据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为构建我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事实基础,为后续我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提供工作方向。

二、调查内容

围绕我校课程质量,面向全校一线教师开展调研,教师调查涉及课程目标、教学条件、课程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课程建设和课程团队七方面,如图1所示。

2F5AB

1课程质量保障现状调查内容

三、调查样本

1.数据采集过程

质量管理与评估处借助问卷星网络平台,向教师采用二维码发送问卷客户端连接,答题时间约5分钟。系统对每个答卷人员的答题时间、行为、答卷结果等相关信息自动记录,并对记录的答题信息进行核查,保证答题结果的有效性。问卷题目充分考虑了教学人员的答题自愿性和信息保密性,问卷采用匿名形式,题目注重被调查者的主观感受,从而保障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

2.样本覆盖情况

本次调查参与调查教师411人,共回收问卷411份,不存在无效答卷,样本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1本次调查的样本构成情况

A4ACE

第二部分 教师调查数据分析

一、教师任教时间的整体情况

任教时间从一定程度上代表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程度,也可以反映出教师队伍的人员稳定性。

1.全校教师的任教时间情况

根据图2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任教时间在3-5年的比例最高,8年以上的比例次之,而6-8年的比例最低,1年以下的比例也占据很大比重;说明我校近一年新引进的新教师较多,工作3-5年的教师是学校课程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工作8年以上的教师群体更加稳定。

3133

2参与调查教师的任教时间分布比例

2.各学院教师的任教时间情况

7FFD

3各学院参与调查教师的任教时间分布比例

对参与调查的教师进行分学院分析发现,如图3所示,学前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任教时间1年以下的教师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学院,应多关注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能源与水利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半以上教师教学经验在5年以下,特别是能源与水利学院任教时间6-8年或8年以上的教师比例较少,应多关注学院教师群体的稳定性和教学经验分享与培育问题。

二、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设置

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设置能够表征教师是否理解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否能够针对不同专业的betway人工客服 目标要求和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实施课程;是否能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betway人工客服 要求。

1.教师对课程目标和betway人工客服 目标关系的认知

betway人工客服 目标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及社会层次的需要而决定的,betway人工客服 目标的实现要依靠课程体系这个重要的载体,培养目标制定后需要经过课程来转换成具体的教学实践,一个个课程目标的实现是betway人工客服 目标实现的重要步骤。教师对betway人工客服 目标和课程目标关系的认知决定了课程是否构成体系,课程的学习是否能支撑betway人工客服 目标的达成。

3C2A

4参与调查教师对课程目标和betway人工客服 目标的认知

根据图4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大部分教师能够正确理解课程目标和betway人工客服 目标之间的关系,只有0.73%的教师对课程目标和betway人工客服 目标的关系认知存在误解;其中35.52%的教师自身缺乏对课程目标和betway人工客服 方案目标深层次的理解,可能存在单纯按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学任务的情况;28.22%的教师对所授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有所偏差,课程教学时的思考可能局限于所授课程本身,未从课程体系全局考虑。课程团队或专业教研室团队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从OBE成果导向理念出发,帮助教师重新梳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的作用和目标更加明确,做到有的放矢。

2.教师对所授课程目标的评价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教师对课程目标的设置决定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能达到的效果。

4984

5参与调查教师对所授课程目标的评价

根据图5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78.59%的教师能够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设置课程目标,符合立德树人、全面培养的betway人工客服 目标要求;10.22%的教师以知识为主,按照传统教学观念开展教学工作;7.54%的教师更注重实践能力,对知识和素质的重视度不够;3.65%的教师更注重素质,对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有所缺失。其中62.29%的教师认为能使大部分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16.30%的教师认为能使部分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建议相关部门通过教学培训、教学研讨、改进教风学风等手段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新时代教育的betway人工客服 要求,科学、合理设定课程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三、教师对教学条件的利用与评价

教学条件是课程教学过程顺利实施、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教材及相关资料、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及网络教学环境三方面。

1.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阅读或浏览的资源

随着时代发展和学习需求变化,传统的教材或多媒体课件这类单一的课程资源已经不能够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能够丰富课堂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能够改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教师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扭转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

3CEB

6参与调查教师要求学生学习、阅读或浏览的内容

根据图6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74.94%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教材/自编教材、多媒体课件、其余文献资料等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25.06%的教师提供教材/自编教材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程资源形式种类较少;59.37%的教师能够根据课程设置需要自编教材。建议教师能够从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的需要出发,从内容上和形式上积极建设课程资源并充分利用,通过内涵丰富、生动活泼、易于学生亲自参与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加直观的学习直观感受或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课程资源主动建构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

2.教师对课程涉及实践教学条件的评价

实践教学条件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betway人工客服 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实践教学环境设施的建设与利用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实践教学条件先进、实践耗材充足、实践教学条件充分利用是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三大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3E94

7参与调查教师对实践教学条件的评价

根据图7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90.02%的教师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中只有33.82%的教师认为实践场地和实践耗材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要,10.46%的教师认为实践场地和实践耗材不太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如图8所示,在9.98%的认为理论为主,一般不需要实践场地和实践耗材的教师中,以基础课部、经济管理学院和能源与水利学院为主。建议教师能够从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出发,一方面注重理论实践和相结合,另一方面能够同相关部门一同完成实践场地的建设与实践耗材的购置工作,让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拥有良好的物质条件。

90F7

8认为理论教学为主的参与调查教师归属学院分布情况

3.教师对教学设施和网络环境的评价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设施和网络环境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互联网与校园网的接轨,更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网络环境助力学生搭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多样性、共享性、实效性等优势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形态,教学设施和网络环境的定期维护、及时维修将在很大程度上助力课程质量的提升。

4278

9参与调查教师对教学设施和网络环境的评价

根据图9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5.35%的教师不太关注教学设施和网络环境,15.57%的教师认为教学设施和网络环境在报修、维护、维修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建议教师能够主动跟随教育形态变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课程教学;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完善教学设施和网络环境相关规章制度,更好地为教师教学服务。

四、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感受

课程资源是教师从目标出发,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要求建设的课程教与学的配套资源,包括课程内容选取、教学内容安排、课内实验内容选择、教案撰写、PPT设计、试题库或试卷库建设、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及项目书等其他课程实施涉及的资源。

1.教师课程建设完成的教学资源种类

课程资源的种类和形式是课程建设很重要的内容,也是反映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情况的关键性指标。

4374

10参与调查教师课程建设完成的教学资源形式

根据图10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排在前四位的教学资源形式分别为PPT、教案、教材和线上课程资源,其他教学资源种类比例明显低于这四项。如图11所示,其他教学资源也多是线上课程资源建设需要的视频、实践教学需要的指导书或实训教材等形式。建议教师能够主动分析授课学生学情特点,建设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多采用实际项目内容或应用案例,激发学生的使用兴趣,并能根据行业技术革新适时更新教学资源。

10453

11参与调查教师对教学设施和网络环境的评价

2.教师课程内容选择与建设的出发点

教师进行课程内容选择与建设的出发点既决定了学生后续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学习收获,也反映出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课程建设方向上把控能力。

根据图12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58.88%的教师能够考虑不同专业betway人工客服 需要或行业发展应用情况,从学生最终的工作运用或目标导向出发,按照反向设计思维选择与建设课程内容;有41.12%的教师在课程调研或课程建设思路上主动性不够,主要依据课程团队意见或教学大纲指导进行课程内容选择与建设。建议教师能够主动调研、主动思考、加强对专业betway人工客服 需要和行业技术人才需要的分析与梳理,更好地为所授专业学生选择更优质的课程内容。

3A27

12参与调查教师进行课程内容选择与建设的出发点

3.教师对课程资源建设要求/标准的评价

课程资源建设的要求或标准是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建设的指南,要求或标准方向明确、制度清晰将有助于教师有步骤、有规划地开展课程资源。

根据图13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57.42%的教师对现有课程建设的要求或标准给予认可。建议相关部门在要求或标准的解读、修订方面改进工作,帮助更多的教师理解标准,熟悉标准,明晰如何根据标准进行课程资源建设。

4283

13参与调查教师对教学设施和网络环境的评价

五、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过程指教师在熟悉和掌握教学规章制度后,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课前准备;能够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

1.教师获知教学规章制度的渠道

教学规章制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教师熟悉和掌握教学规章制度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3F51

14参与调查教师对教学规章制度了解和熟悉的渠道

根据图14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57.61%的教师可以通过学校、学院或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学习了解教学规章制度,39.42%的教师依靠自己主动咨询或学习能够了解教学规章制度,还有部分教师并不了解、用到规章制度。建议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开展教学规章制度的集体学习活动,在教师上岗前能对教学规章制度做好解读,使教师在行为规范准则的帮助下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教师对教学方面培训的需求

415C

15参与调查教师对教学方面培训的需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受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影响。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进程,学校适时调整betway人工客服 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此确保自身能够满足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根据图15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94.16%的教师有专题培训需求,其中教育理念方面、课程思政方面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需求排在培训需求的前三位,建议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上三方面组织和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

3.教师对教学各方面规章制度的评价

40D4

16参与调查教师对教学设施和网络环境的评价

教学各方面规章制度是指用文字形式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所做的制度规定。优良的教学规章制度能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有秩序、有成效的进行,使教师的工作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图16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39.20%的教师对学校各方面规章制度认可度不高,认为各方面制度存在约束过多、约束过少会不太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能够开展教师教学规章制度调研工作,切实从教师教学指导性和教学规范性方面考虑修订教学各方面规章制度。

4.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整体表现的评价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完成课堂学习和各项学习任务,从而获得预期的学习成果。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也是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衡量指标。

根据图17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75.43%的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同比例的学生在课程学习参与度和学习任务完成认真度上有所缺失;有5.60%的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这两方面都需要改进和提升。建议相关部门能加强配合和合作,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让教师提高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吸引力的同时,也让学生群体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

5847

17参与调查教师对教学设施和网络环境的评价

六、教师对教学结果的考核与评价

教学结果是判断学生课程实际学习成果和预期目标是否相符的重要依据,教学结果的得出和教师设置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密切相关,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设置不同形式的考核方式,使考核结果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能从各项考核结果中总结分析出制约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因素,为后续课程质量持续提供方向。

1.教师所授课程的考核形式

教学结果是判断学生课程实际学习成果和预期目标是否相符的重要依据,教学结果的得出和教师设置的考核项目形式和内容密切相关。

4636

18参与调查教师所授课程的考核形式

根据图18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课程考核项目设置种类较多,比例较大的为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参与调查的教师中超过70%的课程考核包括这四项;除此之外,项目考核、讨论和实操三项占比也在40%以上,说明理实融合、项目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教学改革形式在我校课程改革中较为普遍。如图19所示,6.08%的其他课程考核项中涉及20项内容,测试和实验为其他考核的主要形式。建议教师及课程团队在现有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挖掘课程特点和学生学情,增设更多贴近课程目标和课程特色的考核形式,使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更加有趣、有挑战、有刺激。

12318

19参与调查教师所授课程的其他考核形式

2.教师对制约课程学习效果主要因素的评价

教师通过多种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的设置,既能观测学生阶段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又能发现制约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因素,从而能及时调整课程教学手段或后续改进教学设计。

4273

20参与调查教师对制约课程学习效果主要因素的评价

根据图20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88.32%的教师认为制约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学生方面,主要是学习投入不够、对课程重视度不够和班级学习风气不够浓厚;有9.73%的教师认为主要因素在教师方面,是自己营造的学习环境不够好;有1.95%的教师认为主要因素客观方面,如图21所示,班级授课人数多、无智慧黑板、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等是制约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建议相关部门能关注客观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尽可能帮助教师排除不利的客观因素;教师自身也能正确剖析自身,积极营造良好的课程学习环境;学生部门同教师群体一起通力合作,使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投入度更高,使班级的学风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

F57F

21参与调查教师对制约课程学习效果因素的评价

七、教师课程建设的动力来源与感受

课程建设的动力分为外在驱动和内生驱动两种形式。外在驱动和内在驱动两者相辅相成,外在驱动力主要指学校政策的扶持与导向,项目申报、经费支持、岗位聘任、考核评价等方面对课程建设责任教师的支持,是课程建设能够长远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外在驱动力的持续发力,也能充分激发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的内生驱动力,长此以往、内生驱动和外在驱动相互转化,就形成了课程质量文化,成为课程建设持续改进提升的长效动力。

1.教师对课程建设动力的剖析

根据图22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65.45%的教师认为课程建设动力来源于betway人工客服 过程需要、学校和学院对教师的要求、政策导向等外在驱动,34.55的教师认为课程建设动力来源于自身的职业操守,也就是源自内生驱动力的驱使。建议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利用外在驱动力对内生驱动力的激发作用,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具备课程建设的内驱动,为课程质量文化的形成营造更好的环境。

3087

22参与调查教师对课程建设动力的剖析

2.教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感受

教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直观感受反映出学校课程建设的政策导向是否科学合理,课程建设的客观环境是否利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能否把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付诸实践。

48EA

23参与调查教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感受

根据图23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65.69%的教师能够借助学校的政策导向和客观环境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34.31%的教师存在不知如何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没必要进行建设和改革、过于费时费力等方面的困惑。建议相关部门能够为教师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不同提供适宜的辅导和培训支持,帮助教师了解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意义、找到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路径。

八、教师对课程团队的评价

课程团队是指基于某一课程或某一课程群建立的一个教学团队,课程团队可以共同开展如研讨课程教学内容、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分享课程教学设计等丰富的课程团队活动,借此来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提升团队教师教学能力。

1.教师对课程团队作用的认知

教师对课程团队作用的认知是积极参与课程团队活动、借助课程团队力量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前提。

2BBB

24参与调查教师对课程团队作用的认知

根据图24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66.91%的教师认为课程团队的作用非常重要,7.30%的教师认为课程团队的作用不太重要或者很一般。建议教研室或者学院应对课程团队加以科学规划,让所有教师感受到课程团队的作用,感受到课程团队对教师成长、教学经验积累、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助益。

2.教师对课程团队目前存在问题的剖析

课程团队在课程建设、在教师成长等方面能真正发挥作用的主要依赖于课程团队运行良好、各方面机制健全和课程团队活动有效。

根据图25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中64.48%的教师认为课程团队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团队方面政策激励度不够、课程团队成员没有充足时间开展活动等方面。建议相关部门能在修订规章制度时考虑对课程团队的有效激励,考虑给课程团队教师减负,使其有更多的动力和时间参与或开展课程团队活动。

44A6

25参与调查教师对课程团队目前存在问题的剖析

九、教师对课程质量提升方面的其他建议和意见

根据图26可以看出,本次参与调查的一线教师对课程质量提升方面的其他建议和意见主要集中在学校政策类、培训类、设施条件类和其他方面。

政策类的建议主要有:

(1)为改革创新提供支持,凝练切实可行的案例推广。各学院学科有差异,不要进行横向比较,要针对同一学院或学科(专业)的课程推选课堂改革的优秀案例。

(2)针对教师教学工作要具有鼓励和欣赏,减少通报、批评等负向激励,增加正向激励。

(3)给予更多经费、政策支持,对基础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清晰、透明的奖励激励政策制定。

(4)给老师减负,是否可以考虑对课程团队活动的学时激励,减轻教学工作量,多组织名师讲课等建议。

(5)学校建立的学评教机制不太合理,想整顿班风学风的老师存在被学生打低分现象;要求卷面不及格率的规定不利于良好学风的营造。

培训类的建议主要有:加强师资培训力度,多考察多实践、多培训,尤其是加强教研室主任层面和专业带头人的培训力度。

设施条件类的建议主要有: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师的考核方式,为教师创造适宜的物质工作环境和精神工作环境。

60E2

26参与调查教师对课程质量提升方面的其他建议和意见



上一条:【质量文化建设系列报道】基于学生角度的全校课程质量调查分析报告

下一条:【质量文化建设系列报道】“机电设计与实践1”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Baidu
map